>
这话倒是有道理。
不管自己如何在家娇惯闺女,可这闺女出嫁,是别人家的人了,连针都不会拿也确实说不过去。
只是,自己闺女自己还不清楚?别看如今嘴上说的好听,估计还是退亲的影响,真要她沉下心去学,估计也不能够。
不过这几天,这村里有些流言果然就传起来了,说王家是不是犯了什么,怎么一个儿子一个闺女都被退亲啦?
是不是王家做了啥不好的事情啊?
或者干脆说自家老四和闺女有那不能说的毛病啊之类的闲话。
用学针线的理由,将闺女拘在家里几天也好,等这流言散去了再出门,免得闺女出去听到了,心里不痛快。
传这些闲话的人,张婆子用脚丫子想都知道,肯定是李大贵家。
估计是觉得自家闺女名声已经臭了,干脆拉王家下水呢。
第六十五章瘦下来后还能抢救抢救吧?
这种流言,不痛不痒的,又不是品行的问题,主要是针对王永平的,不过王永平一时又不着急娶媳妇,这流言还真伤害不了他。
倒是王永珠纯属是被捎带上了,这闺女就不一样了,对名声有妨碍啊,尤其是王永珠的年纪,在庄户人家来说,已经不小了,一般这个年纪的姑娘都有人家了。
王永珠被退亲后,张婆子虽然庆幸闺女不用跳宋家那个火坑了,可心里也着急啊,对名声这个事情就看得特别重。
刚听到这个的时候,张婆子那个气啊!
操起扫帚背地里狠抽了一顿儿子。
抽得王永平差点要怀疑人生了。
如今听姑娘这么一说,考虑了一下,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。
既然闺女要学,不管她认真不认真,可教的人不能马虎。
想来想去,家里两个媳妇,老大家的干活一把好手,针线活也就普通,乡下人不讲究这个,衣服上没破洞就好,不注意针脚大小细密。
自己闺女,学肯定要学好的,那就是老三家的,虽然平日里话不多,身子又弱不能下地干活,可听说死去的亲家母原来是正儿八经的绣娘,老三家的,不说得真传,能学个两三分手艺,在乡下就够用了。
平日里她也注意到,三房的孩子的衣服,都是干干净净的,补丁也都打得平平整整,针脚细密,这都是江氏的手艺。
那就江氏吧!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