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这年且在学校运动会里,得了亚军,第二年进入浦东中学,一九二五年“赴黄埔省亲”
。
事实上值得一书的两件大事,相反地,受到了掩盖。
从历史的角度看,这是他思想行动起了重大变化的明证,更是他人生旅途的转折点。
依据马彬的分类,那时期知识的子的思想,除掉保守派外,大致可以归入渐进与急进两种,经国是后者,这从他勇敢的投到“五卅”
爱国运动的行列里,可以得到结论。
一九二五年五月,上海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反英、反日大罢工。
起因是这月的十五日,上海日本纱厂枪杀了一位工人顾正红,于是五月三十日,上海工人和学生联合在上海租界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。
游行时部分工人、学生因遭到英租界巡捕的杀害,爱国志士的血触发起全国人民的愤怒,上海的工人举行了总罢工,学生举行了总罢课,商人举行了总罢市,酿成历史上的“五卅”
惨案。
经国和其它很多爱国青年一样,坚决地站到反帝国主义这一边,是游行示威的成员之一。
经国的行为,固得到同学师长的赞许,但却支付了很大的代价。
学校当局的保守派片面地,武断地认为,这个年轻人有造反的趋向,给予他一项意想不到的惩处—开除。
罪名“该生行为不轨”
。
在当时开除是
件很不名誉的事,带着满腔愤怒不平,大概在这年的六、七月,告别上海,去了北京,进了吴稚晖的外语学系。
这多半是他父亲的意思,希望吴敬恒好好管教一下,免得再闹出上海那样的笑话来。
不过,经国已非池中之物,“吴妖怪”
也没有办法约束这位世侄,政治觉悟越高,对革命的胆识越大,不久即加入当地学生发动的反政府示威游行,代表学校当局的吴伯伯,自然不会给他开除的惩罚,军阀当局却冷峻地执法如山,把他判处了两个星期的监禁。
恢复自由后的经国,仿徨苦闷,最后选择了,还是去广州吧!
是北方的初秋,他跳上从天津开往南方的一艘轮船,结束短暂的故都之旅。
注释:[1]《蒋经国先生一言论著述汇编》,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。
这本书共十二大册,经过篡改等手脚,很多重要的文献,均未收入。
[2]蒋经国著《风雨中的宁静》、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。
[3]同[2]。
[4]汪日章、唐瑞福合著《蒋介石的故乡》,发表于一九八三年香港《大公报》。
[5]毛思诚著《民国十五年前的蒋介石先生》,一九三六年一月初版
[6]参阅丁依著《蒋介石婚姻生活考》,香港《南北极》月刊、陈忠人著《纪念外婆—陈洁如》,香港《百姓》第49期。
[7]蒋经国著《我在苏联的生活》。
密歇根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