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这事本是朝廷上下皆知,陈宜中多有过错,当时朝官们虽然窃窃私语,但谁都不敢上前为陈宜中开脱。
张世杰更是感激地看着王竞尧一眼,当年他的部队兵败,的确有陈宜中胡乱指挥的因素在里面,但最后罪责都由自己一个人扛了。
此时见自己刚才还附和陈宜中解除王竞尧兵权,转眼间王竞尧不念旧恶,居然为自己洗刷冤屈,心中感激不能用言语表达。
“臣再弹劾陈宜中于德佑元年,鞑子向临安大举用兵之前,陈宜中不思抵抗,竟欲迁都,太皇太后受其威胁,被迫答应。
但至迁都之日,从早到晚,竟看不到陈宜中身影,致使迁都之事作罢,太皇太后甚至以发簪摔于地上,大骂陈宜中误国!”
王竞尧此时口气已经越来越严厉:“陈宜中第三罪,乃是于德佑二年,元军进驻臬亭山,临安城里军民上下一心,准备与鞑子血战到底之机,不思如何抵抗,竟带着门生弟子悄悄不辞而别,跑到福建,结果终于造成临安城破!”
“陈宜中!”
王竞尧将头转向陈宜中厉声喝道:“这三条大罪,换成任何一个稍微有些良知之人,早就无颜活在这世上!
你三朝老臣,怎么还有脸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发号施令!”
陈宜中脸上一阵青、一阵红,竟被王竞尧呛得说不出话来。
这些本都是自己的丑事,大家碍着他的面子谁都不愿意说出来,但哪想到出了个王竞尧,把他的老底连锅端了出来。
第123章针锋相对
殿堂上一片寂静,陈宜中的这点事情,其实有谁不知道?有些官员听了王竞尧的怒骂,忽然没来由的心里一阵高兴,想穿了,陈宜中做的事情真的是缺德到了极点!
王竞尧长长呼了口气,说道:“太后,陛下,臣王竞尧恳请太后、陛下罢免陈宜中一切官职,交刑部处置!”
“王竞尧,你这疯子,真的想赶尽杀绝吗?”
陈宜中咬牙切齿地道,接着“扑通”
一声跪下,连连磕头说道:“太后,臣三朝为官,忠心耿耿,王竞尧所说之事,件件事出有因,微臣虽有责任,但主罪却不在微臣,请太后明察!”
帘子里的杨太后明显叹了口气,半晌没有发话,显然她也处在左右为难之中。
“太后,臣杨亮节也恳请罢免陈宜中,彻底查办其一切责任!”
杨亮节落井下石,也趁着这个机会跪下来说道。
“这个,陈宜中虽有做错的地方,可毕竟是个老臣了。”
杨太后终于沉吟着说道:“他还是很为本朝做了些事情的,我看这样吧,连降三级,着留丞相位上戴罪立功。
若有再犯,数罪并罚,各位卿家以为如何?”
朝堂上的那些官员有人暗暗松了口气,有人却连连摇头。
杨亮节悄悄看了王竞尧一眼,脸上满是失望之色,他对这个决定不满意到了极点,但既然太后已经发话,他也不好再说什么。
只能趁着退朝的时候,寻找个机会再行劝说,太后很听自己的话,也许能起到作用。
谁知道王竞尧忽然说道:“太后,臣王竞尧请辞所兼各职,望太后、陛下放王竞尧回家务农,从此再也不过问政事!”
“王大人,你,你这是何意?”
不光是杨太后,朝堂里所有官员都是大惊失色,王竞尧明摆着是告诉太后,要么陈宜中,要么王竞尧,总归只能有一个人留在这朝廷之中了。
只是不知道王竞尧究竟和陈宜中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,非要致对方于死地。
其实王竞尧知道今天是除掉陈宜中的最好机会,等过了今天,陈宜中有了充分准备,再想对他动手,可就要大费周折了。
“太后,臣已心灰意冷,不愿再在朝为官,还望太后放臣一条生路吧!”
王竞尧果然表现得非常沮丧的样子说道。
文天祥看到心中大急,正想上前劝阻,却被张世杰拉住衣袖,暗暗向他摆了摆手。
“太后,宫外天卫军诸将求见!”
杨太后正为难间,忽然值日官进来报告道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