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父皇让我读《春秋》……”
刘彻皱着眉头,又从韩嫣怀中抱过竹简,一边走一边沉思,差点被石梯绊倒。
韩嫣大眼睛弯起,双手拉住刘彻的胳膊,低声道:“阿彻,《春秋》初由鲁国史官所撰,其后为孔丘修订。
陛下之意,应是让你明史。”
刘彻停住脚步,看看韩嫣,又看看怀中的竹简,挡在眼前的迷雾开始慢慢驱散。
见刘彻面现了悟,韩嫣背负双手,仰起下巴:“阿彻,怎么谢我?”
“我知阿嫣想像弓高侯一样领兵,在战场上建功立业。
将来有一天,我必让阿嫣一偿夙愿!”
刘彻正色道。
“说到做到?”
韩嫣的神情也变得认真。
“自然!”
刘彻郑重许下承诺,目光如刀锋凌厉,眉目间已有霸气彰显。
第三十九章
魏尚的奏疏送抵长安,景帝看过之后,召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刘舍入宣室共议。
刘彻也被召来,只是没有说话的余地,只能坐在一旁静听。
“胡心狡诈,反复无常。
凡和亲之后,不过数岁即兴兵南下。
此番修好实无诚意,当拒其所请,兴兵击之!”
周亚夫反对和亲,看过魏尚送来的口供,更是满脸怒色,坚持要景帝出兵。
相比之下,刘舍更为持重,在周亚夫坚决请战时,拿起胡人的口供细看,重点关注输铜的途径以及匈奴南下的道路。
无论长安还是边郡,对匈奴都是深恶痛绝,能战绝不愿和。
然而打蛇不死反受其害,要么不战,要战就要彻底灭绝边患。
和景帝的顾虑相同,刘舍不认为现在是最佳的决战时机。
不客气点讲,每次边郡出兵,死得最多的都是别部,诸如丁零、氐、羌和各部蛮人。
匈奴本部总能保存实力,更在一次次的南侵中获得牛羊人口和财货。
刘舍任太仆多年,极得景帝信任。
君臣两人的想法高度一致,都认为在别部身上动刀根本无法达到作战目的,要想灭绝匈奴,必须踏平单于王庭,屠灭本部贵种。
在匈奴人眼中,别部和羊圈中的奴隶没两样,属于纯粹的消耗品,死得再多都没关系。
就算有别部死绝,大不了向西、向北发兵,抓上一批就能补足。
如果能借机削弱汉朝边郡,他们乐得让别部去死。
正如数月之前匈奴南下,目的之一就是减员顺带消耗边郡兵力。
“陛下,臣以为和亲之事可谈,云中郡上奏之事亦不能揭过。”
刘舍放下竹简,开口道。
“刘卿尽言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